初入春の茶博客
扫描关注初入春の茶博客

商务咨询微信

ad

紫来桥下水,龙眠山上茶---品桐城小花

初入春の茶博客2018-04-13茶话人生 5052

  有好茶喝我一整天都是快乐的。难得子女一片孝心,他们知道我喜欢喝茶胜过胖子喜欢吃肉,这些年不断给我预备茶叶,龙井、碧螺春、蒙顶甘露、安吉白茶、太平猴魁、铁观音、大红袍、冻顶乌龙等一应俱全。最近一直喝桐城小花,是女儿、女婿送的,好几听。桐城小花是一种烘青绿茶,属皖西兰花茶品系,有小兰花茶之称,其外形直条舒展,峰尖叶小,芽叶相连形如兰草,色泽翠绿鲜活,泡入杯中嫩匀成朵,雾气结顶溢香,汤色嫩绿清亮,泛浅黄色光泽,香气淡雅清鲜,滋味鲜爽微甜。呷上一口,齿颊留香,呼气如兰。这种淡淡的幽香一缕一缕地沁入心脾,六腑清芬,好舒服好惬意,顿觉神清气爽,逍遥自在陶陶然,闲趣自得欣欣然,日子就这般,打发得舒泰畅适了。这或许就是一种清福吧。
  明代陈绛的《辨物小志》中,有名联:“扬子江心水 ,蒙顶山上茶”,说的是清泉佳茗,甘美香醇,相得益彰,妙不可言。此联最早挂于蒙顶山天盖寺茶馆。还有仿此茶水名联的,如“古井岩中水,名山雾里茶”、“虎跑水,龙井茶”、“浉河中心水,车云顶上茶”等。从前,在紫来桥边,也有一家茶馆,茶馆也挂一副茶联:“紫”。水是好水,茶为名茶,引来川流不息的游人茶客。至今这里仍是一个休闲场所,人们习惯在茶余饭后,三三两两地聚集到桥上,看着桥下的潺潺流水,呼吸呼吸新鲜空气,舒活舒活筋骨。
  来桥在安徽桐城东门,桥名袭一句吉利话“紫气东来”之意,桥东西走向,横跨于龙眠河上,东接东大街,西抵紫来街。桥始建于元末,自明以降,屡毁屡修。在明嘉靖、天启,清顺治、康熙、乾隆、嘉庆、同治和民国都屡屡进行了修复、重造、再建和整修加固,1984年,桐城县人民政府又拨款修整桥垛,更换桥栏。现桥长48米,宽4.5米,高4.5米,五孔四垛,桥面由略带淡紫色的巨形条状麻石铺设,桥墩为麻石嵌砌。1985年9月,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从桥面那光滑锃亮的条石以及那深深的古辙道痕迹上,可以想见当年紫来桥的繁忙。如今补修的桥栏不仅与桥身桥面的石质迥异,颜色、风格也很不相配,而且毫无厚重坚固之相,显得不伦不类,说不出的别扭,有点像着蹩脚西装的古人,又如那本该朴素的女子却意外地涂上了劣质口红。
  一棵老冬青,临河而立。这树,是这河边能看见的唯一老风景了。老冬青苍劲挺拔,在黄昏的金色光晕里,像顶天立地的巨人,它的年轮里一定刻下了紫来桥的旧模样。
  桐城小花因产于桐城西北的龙眠山,又称龙眠茶,“龙眠山上茶”就是指的桐城小花。龙眠山平均海拔800米,山尽山复起,宛若龙眠形,逶迤绵亘百余里,青峰翠谷,叠碧积绿,溪涧密布,银瀑飞溅,漫山野兰,满坡兰香。龙眠山茶园均在海拔700米以上,雨量充沛,常年云海雾天,空气湿润,有利于茶叶氨基酸的积累。龙眠山区属麻石沙壤,土质疏松透气性好,山区林木繁茂,枯枝落叶腐烂成为有机肥,土壤表层腐殖质丰厚,适宜茶树生长。茶树是耐荫性物种,松竹掩映,树木遮蔽,形成一种既有阳光,又不至于直接照射的环境,日照时数少,漫射光比值大,茶嫩香高味鲜爽,而且伴幽兰而生,集兰香而成,不见兰花踪影,但闻兰香怡人,有独特幽雅的“兰韵”。
  据说,“龙眠山上茶”还有一段历史:明代大司马孙晋(孙鲁山,桐城人)隐居龙眠山,在椒花似雨的椒子崖下构筑“椒园”。孙鲁山生性爱茶,宦游时得异种茶籽,植之龙眠山之椒园,用人参剩汤浇之,茶发异香,迥异他茶,进贡朝廷,成为贡品,时称“椒园茶”,与当时名茶“蒙顶”、“顾渚”并称。茶叶性喜吸味,茶叶受野兰幽香熏陶,天然含有兰花香气,又名“小兰花”。冲泡之后,亭亭玉立,形似初展花朵,始定名为“桐城小花”(简称“龙眠茶”)。
  桐城人杰地灵,文士荟萃,不但创立了一种特殊的辞赋体式和文笔风格,更精通茗事,嗜茶成性,终日不离瓯碗,还将茶写进对联,把茶和文化融为一体。清代浙江永康县丞吴延康(字元生,号康甫,桐城人)的对联“竹露松风蕉雨,茶烟琴韵书声”就是一例。峨眉山万年寺也有此联。竹露、松风、蕉雨、茶烟、琴韵、书声,是常见而简单的事物。莹莹竹露,阵阵松风,潇潇蕉雨,袅袅茶烟,悠悠琴韵,朗朗书声,这些事物在格调上又是和谐统一的,用竹露泡茶,在松风茶烟中或调琴或挥麈,在窗外雨打芭蕉的环境中或读书或品茗,自是清丽风雅的。此联巧妙地用几个孤单的简约词组,组合出一幅清淡高雅的意象图、风景画。简简单单的事物,平平淡淡的格调,却可以妙用如此,揽悟全联,正是应了那句话:简单就是美!
  人生在世,物质所求只是生活的必需,而不是生活的根本,惟有精神的安逸才使心灵得到慰藉和升华。茶本是树的叶子,几片树叶浸泡在水中而已,但并不那么简单,茶饮除了感官上的享受,还有精神上的愉悦、修养与历练。说起喝茶,知堂老人有段文字,寥寥数笔将这况味言个通透,解的极妙:“得半日之闲,可抵十年的尘梦。喝茶之后,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,无论为名为利,都无不可,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。”
  凡人既谋稻粱,就免不了繁碌琐累,特别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竞争的紧张,忙里偷闲的光阴就显得愈发珍贵,令人向往。一杯小世界,山川草木情,把心放在闲处,慢慢品咂这清苦回甘的茶水,识得此中滋味与真趣,苦中作乐,人生的旅途就不那么枯燥无味。民国时论日常喝茶最好在简朴清静的瓦屋纸窗之下,那确是素雅而自然的。如今时兴的茶馆浑欲重温此等做派,器皿桌椅都仿近古,只是做工难见精细。茶馆不叫茶馆大都叫茶室了,就像把潇湘馆改名为潇湘室,总觉得少了味道。或有旗袍女子专事泡茶,恐怕最简单的茶书也不曾读过,话说的大都不着边际,你言钓鱼她言打枣,常常败了喝茶人的兴。
  清茶一杯,很是享受,一茶在手,万事全丢,何止于米,相期以茶,乐悠悠!

文章关键词
桐城小花
桐城小花茶
桐城小花算好茶吗
ad
发表评论